close

  補充「鈣質」的關鍵---30歲達巔峰,30歲後快速流失

骨骼.JPG

 

「鈣質」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,屬於一種礦物質,是構成牙齒和骨骼的主要構造,當每日攝取的鈣質不足時,身體就會開始分解骨骼中的鈣質,長期下來便造成骨質逐漸流失,形成骨質疏鬆症,當不慎跌倒時,造成骨折的機率相當高,進而影響日常的生活起居,可說是隱形的風險。

 

    健康意識抬頭,很多人都開始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,維持骨頭的健康,就可以減少骨折的風險,尤其是年長者。根據研究,從青春期開始,骨質密度快速增加,30歲會達到巔峰,30歲後骨質密度會每年以0.1-0.5%快速流失,且吸收率也快速下降,因此儘早儲存骨本,吸收度會遠大於年長後再補充,特別是有飲茶或咖啡習慣的民眾,因咖啡因會導致鈣質流失更多,更需額外加強鈣質的補充。

 

認識骨質疏鬆症

骨質疏鬆症(osteoporosis)是一種鈣質由骨頭往血液移動的流失現象,主要症狀為骨質流失,骨骼孔隙變大,呈現中空的現象,造成骨質變得相當脆弱,也增加意外骨折的風險。

 

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

使用一般常見的骨質密度儀器來做檢查,一般醫學相關場所都有提供檢測,因受檢身體部位不同,目前最常採用的骨質密度檢測方法,主要有兩種,分別為定量化超音波法(簡稱QUS)與雙能量X光吸收量測法(簡稱DXA)。

 

世界衛生組織(WHO)對骨質疏鬆症的判定標準,以骨密度標準差(T值)來作判斷,而T值是指將受測者之骨質密度與年輕成人之骨質密度平均值相減,除以年輕成人骨質密度之標準差。
 

正常骨質:大於等於1

骨質稀少:介於1–2.5

骨質疏鬆:小於–2.5

 

     當一個人的骨質密度比一個健康年輕成人的骨質密度低於2.5個標準差,即確定罹患骨質疏鬆症,因此及早發現自我的骨骼健康狀況,可以及早進行治療。

 

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人群

  1. 不分性別,男女都有可能發生,其中女性的發生率較高,尤其是停經後的5年期間是骨質流失最快的時候。
  2. 具有家族病史的人,父母親曾罹患過骨質疏鬆症。
  3. 年齡超過40歲
  4. 太早停經的女性(≦45歲)
  5. 身高比年輕時矮3公分以上
  6. 體重過輕(BMI≦19)
  7.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
  8. 不喝奶類又沒補充鈣片的人
  9. 每天曬太陽少於10分鐘
  10. 抽菸、酗酒者

 

如何預防及治療骨質疏鬆症?

骨質疏鬆症的防治有三大要素,即需攝取足夠的「鈣質」與「維生素D」,並配合適量的「運動」。

  1. 鈣質豐富的食物:

            如櫻花蝦、小魚乾、黑芝麻、黑芝麻粉、牛奶、乳酪、豆腐、豆干、髮菜、紫菜、深綠葉蔬菜。

  1. 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:

          如乾香菇、新鮮香菇、黑木耳、深海魚類(如鮭魚、鮪魚、鯖魚)、秋刀魚、豬肝、鴨肉、雞蛋、牛奶等,富含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質的吸收。

  1. 運動:適度的運動(如散步、快走、慢跑、爬山、爬樓梯等),可以增加肌肉耐力與骨骼的強健度。

 

每日的建議攝取量

●鈣質:

1~ 3歲:每日500毫克/mg

 4~ 6歲:每日600毫克/mg

7~ 9歲:每日800毫克/mg

 10~12歲:每日1000毫克/mg

13~18歲:每日1200毫克/mg

 19歲以上成人:每日1000毫克/mg

 銀髮族:每日1000毫克/mg

●維生素D:

1歲:10 微克(400 IU

1~50歲:5 微克(200 IU

50歲:10 微克(400 IU

 

注意事項

1. 鈣質的補充是一種終身的工作,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是防治之道,從孩童起就要灌輸補充鈣質的重要性,飲食方面也要減少高蛋白、高脂肪與重口味的食物,以避免影響鈣質的吸收。

2. 烹調食物時,可以加入檸檬汁調味,因為檸檬的維生素C可以幫助鈣質從食物溶出與吸收。

3. 飯後也可以吃一些含維生素C的水果(如芭樂、柳橙、奇異果等),增加鈣質的吸收率。

4. 每天在戶外曝曬太陽10-15分鐘,尤其是中午11點到下午1點之間,此時陽光的波長更也有助於體內維生素D形成。

 

結語

骨質疏鬆症是現代人相當普遍的疾病,被稱為是一種沉靜的疾病,在骨折前往往沒有任何症狀,難以預防,直到就醫時發現髖部、脊椎或手腕部骨折後才被確診,因此當發現脊椎側彎、身高顯著變矮、腰背部無力或疼痛時,請及時就診骨科,日常飲食中則加強鈣質與維生素D的攝取,有空到戶外曬曬太陽,然後配合適當的運動,就能獲得良好的改善,若因工作繁忙或外食族無法補充足夠的鈣質與維生素D,也可以藉由保健品來滿足一天的需要量,達到預防與改善的效果。

arrow
arrow

    JUDY營養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